关于寻找目标市场的思考

最初是什么想法呢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多级市场划分。

划分的维度是多方面的,比如城市等级,大小,经济,人口等。任何一项事务,扩散总是有一个过程的。多数情况下,都是由大城市发起或者由国外流入国内一线大城市,然后逐渐再扩散到二线三线直至到四五线城市。

由于身处大城市,虽然不是说随时随地都是在关注最前沿的流行的东西,但是毕竟耳濡目染,身边环境所致,还是能够意识到一些东西。尤其是逢年过节什么的,从一线城市回到家里的时候,你会觉得家里的这份“土”,其实就是潮流扩展的过程所体现出来的现象之一。

所以节假日什么的,也是二三四线城市与大城市交流沟通和打通的手段了。通过这时候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人员流动,从而促进了二三四线城市的潮流推进。

反过来说,经常在一二线城市与三四五线城市之间走动,也应该会更容易发现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差异,发现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发展趋向,预见其发展潮流,从而发现其中的商机。

想要利用这个过程,就是主动去发现,然后主动去学习,效仿大城市的内容、潮流,然后带到二三线城市里去。从中应该能赚到一些潮流红利。

降维打击

对,这就是降维打击。用一种几乎已知未来的方式来操控更低维度城市的发展过程。就跟使用互联网打击传统行业一样。

三四五线城市居民的特点

根据一些已经在这个市场上火起来的应用来分析一下吧。目前已经火到大城市也能看到、知道的产品和市场,有这么几个:

  • 抖音,快手
  • 拼多多
  • 趣头条
  • 今日头条

这几个是已经十分火爆的,并且在一线城市都已经有了相当知名度的产品。他们瞄准的基本都是二三四五线的用户。甚至比较火的一些小程序,公众号等,做的也是这方面的内容,但是因为整体平台并不是这个定位,所以先不放这部分。对于今日头条是否列入这里也稍微存在争议,不过因为头条使用的推荐算法,是你越看什么,就越给你推荐什么的。所以针对二三四线城市,就会针对他们推荐他们这个市场自己关注的内容,也算是一种吧。

其他几款就不一样了,基本就是专门针对这个市场做的。

大致总结一下面对人群的特点:

  • 空闲时间多
  • 看中小利益,容易被低额小利吸引
  • 传播成本低,喜欢噱头
  • 乐于扩散

目前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在这样的市场上搬运和投放呢?思考一下,回头写。

无题

又是在咖啡厅呆了挺长的时间。什么都做了,比如看书,看小说,阅读一些文章,emmmmmm…..甚至睡觉。感觉生活又失去了方向感。

之前一段时间对区块链比较看好,自己也有意想要深入了解,因此投入相当的精力。但是回过头来看,自己投入精力的地方,其实主要并不在学习上,而是在如何参与上。自己并没有真正将这个东西了解透彻(当然自己是想了解透彻的),就已经持续参与到一些项目中了。在学习的时候,主要也围绕着这里可能用到的东西,但是更多的时候,是使用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,去强行依附正在操作的新概念项目。从概念上,其实也还好,对自己的理解力和悟性还是有一些信心的,这方面并没怎么跑偏。但是对于真正技术上的实现,自己就差的有点远了,可以说最基础的知识还没有完整的看完过。对于整个系统的理解,也没有到位,比如,到现在为止,自己对于问题:token是如何值这么多钱的 这个问题,有一个最起码看起来合理的解释。

加上正好凑这段时间,自己也换了新工作,新工作这边压力还是挺大的,要求高是一方面,大家水平都比较高,压力比较大也是一方面。上个月吧,公司经历了一番调整,而正好我也有机会单独带一个需求。也算是表现了一番吧,转正时候有意给我升级别,最终结果还没出来。这次完了之后,自己调整到另外一个部门去做另外一个东西,当然其实还不是单独的。

自己在这段时间也思考了一下,感觉把精力铺的太开还是不行,需要专注某些东西,不然自己忙不过来。当然其实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。最主要的问题之一,是自己现在已经有些懒惰了,总想做一些快速享受愉悦的短视的事情,比如看部电影,看本小说。精力没有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,哪怕自己思考过了,也仍然是这样。这才是最亟待改变的地方。如果自己的注意力能十分,不,不说十分,七八分集中吧,很多事情也做下来了,能够有一些成就。

但是这个习惯很难一下就改过来,所以想通过收敛一下自己关注的东西,让自己注意力能尽量的放在一两件事情上,算是从侧面的一种方式,让自己不用“忙”这个状态给自己找借口。

自己现在也不说能力多强多差,但是,做事情总是在那个“完成”的层面上,说不上好,也说不上差,但是更远远说不上卓越。总是需要把事情做到卓越的程度,才能真的让自己在大佬们面前露脸啊。

消费层级的逻辑

任何一个行业,想要做好,想要赚钱,都得思考清楚其中真正运作的逻辑。包括工作。

工作不就是找一个公司,签一份合同,然后自己交工,到时候发工资么?

仔细想一下,就会发现远不止如此。否则,为何工作工资有不同?为何同样的工作会有话语权的不同?为何同是工作,会有自由度的不同?

但是今天想说的不只是工作上。很多事情都是同理,所以做个普遍性的思考吧。

赚钱?挣钱?这两个词,都是为了钱,但是前面的动词明显不一样。

何为挣钱?花费自己的劳动力,包括以前储备的知识,自己的时间,脑力,体力等方式,换取自己付出这些的报酬。对,就是报酬。报酬,是你付出之后,才能得到的,如果你要持续的收入,就要有持续的付出,一旦付出停止,那么就面临“没有收入”的境地,即老人们说的“停手停口”。

然而大多数人都停留在这个阶段上,或者说层面上,很难跳出这个惯性和框架。我呢?我也没有,但是我接触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正在努力想办法跳出来,所以才写这篇文章。

并不是说“挣钱”不好。正如现在流行的,“不要问我我的理想,我的理想是不上班”,并不只是说说,我的理想,真的是不上班,或者说有比较高的自由度,还能有很多钱花。但是,不上班和有很多钱花,一定程度上,是一个鸡和蛋的问题。

好了,不说这些了,这些问题都不是核心。核心是我要认真思考,究竟怎么样才能自由度比较高。对我当前的认知而言,就是需要比较多的钱,不用为钱而担心。

那么,在“挣钱”的层面的时候,怎么样能挣到更多的钱呢?多数情况下,给别人打工,我们才称之为“挣钱”,要用自己的付出去换,那么自己的“付出”越值钱(即价值越高),自己获得的“报酬”才有可能越高。为什么说“可能”,企业的老板都是都是商人,他们做一个企业,是为了自己的收入的,从员工的付出与给予员工的报酬之间拿到差价,才是商人的收入。所以在我理解看来,在能留下一个人的情况下,肯定会尽最大可能压低给这个人的报酬,这是天性。因此企业里制定的一系列的关于报酬的制度,除了为了方便管理之外,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付出“报酬”的成本。

从这里来看,在打工的情况下,想要提高收入,有两个切入点。其一,提高自己的价值,提高自己能产生的价值,让企业愿意为了你个人的价值而付出贡多的薪酬;其二,在跟企业的“定价”博弈中,拿到更高的工资。如何提高自己的价值,如何跟hr博弈在谈工资的时候不吃亏等等,不分析了,我想要做的也不是这块。

我想要做的,是摆脱“打工者”的身份。

上了这些年学,工作了这么多年,曾经有数次机会(现象级别的,社会级别的)从面前走过,上学时候的个人站、SEO,淘宝个人店,11年就看过一点的区块链,之后13、14的移动端,一直火到15、16,并行的大数据,然后人工智能等。这期间,自己稍微有些想法,曾经接触过的,有淘宝开店,区块链,移动端。这些任何一样,如果能深入做下去,都会给自己带来不菲的收益。但是都死在了浅尝辄止。

想要摆脱“打工者”的身份,必须得有自己的一份事业,持续为之投入,然后这个事业能自动的,持续的为自己带来收入。自己也早有这个意识,很多事情坚持下去,做下去,“也许”就会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。但是自己都没坚持下去。原因是什么?

说着说着成分析自己了。打住,继续搞赚钱分析。

赚钱嘛,用“钱”赚钱,就需要这部分钱要动起来,能自己产生收益,就是资本的运作。有人说,我那点钱,算什么资本运作啊哈哈哈。不要这么想,资本有大小,无论大小,都是资本,学会资本运作,都能产生收益。否则,你的钱多钱少,存在那里,都是死的,只能用一部分少一部分。不能运作,不能增值,不能产生收益,迟早有用完的那一天。

仔细想想,其实不只是“钱”才算作资本,一个人的人脉,资源,技能,时间,都是自己的“资本”。这些都应该运作起来,让他们发挥作用,产生价值。

(20180602补充)
想要清醒一点的活着,或者明白一点的活着,就得把自己梳理明白了。正确分析解剖自己,看清楚自己的优势劣势,然后确认自己想要做什么,然后看自己缺少什么资源,然后去通过提高自己或者寻找合作伙伴的方式弥补这些短板,从而做成自己想要做的事。

目标导向有时候也许更适合去做事情,没有目标的日子都是被动的活着做事,总是感觉被动,还会感觉累,并且总是被动思考,思考的内容总是会有缺失,毕竟没有主动思考时候更活跃,更专注。

OK,回来说赚钱。

一般来说,赚钱,就是利用自己的一些资源,用较低(或者想办法降低)的成本实现满足一些(量足够大)人的需求,同时收取相应的费用,就是赚到钱了。比如自己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,从制造厂商那里以较低的价格批发衣服,然后转而加价卖出去,然后扣除掉中间运输,存储,陈设等相关的费用,就是自己赚到的钱咯。说起来似乎就是这么简单,“做生意”其实逻辑就是很简单。

逻辑简单不代表执行、实现简单。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自己想象不到的问题,但是最困难的还是第一步(自己感觉,非实践的来)。

想要做,得先选领域。这时候就得要考验一个人的眼力了。你选的领域,是不是真的有需求,你选择做的东西,有没有前途,你做的附加值,有没有人买账?这些东西一方面要考验自己思维的能力,另外一方面就要考验自己调研和信息整合的能力了。

选择什么人群呢?下面就是 摘自别人家文章,没有确切研究过。

消费能力排序?

少女》儿童》少妇》老人》狗》普通男人